新塘坡墓群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上新桥村和黄茅岭村,分布面积达3万平方米,墓葬大都分布于山坡及山顶。为配合益阳东500千伏变电站及其31处配套塔基工程建设,2022年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益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赫山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单位一起对该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墓葬8座,出土随葬器物40件。其中陶器以鼎、敦、壶和罐、盂、豆两种组合为主。其中编号M1的墓葬出土了自名铜戟。
新塘坡一号墓
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74°。墓上部已被毁。墓口长2.56、宽1.44—1.5米;墓底长2.56—2.62、宽1.46—1.5米,残深3.7米。墓壁先微内收呈斜坡状,近墓底外撇,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两侧墓壁各有两道枕木槽,枕木槽底宽0.32—0.38、高0.48—0.76、进深0.1—0.19米。未发现棺椁痕迹。墓内填原坑浅红褐色网纹红土。随葬器物置于墓底南侧。包括陶鼎2件、陶敦2件、陶壶2件、陶豆3件、陶盘1件、陶勺1件、铜剑1件、铜戈1件、铜砝码1套。葬具及人骨架不存。这座墓规模不大,随葬品也只有两套鼎、敦、壶、豆,墓主身份应属于最低等的贵族(下士)。
M1出土铜剑、铜戟
铜戟出土时与铜剑、砝码在一起。铜剑断为三截,剑身直立。从其出土状况来看,可能为椁室腐朽塌陷时椁顶板砸下所致。铜戟长26,援长15,胡长13厘米。援略为上扬,前部稍宽,隆脊,两刃前聚成锋,长胡,胡上有两个长方形穿和一个半圆形小穿,长内,内上有一长方形横穿,且方内三边出刃。掾上阴刻有铭文5字,释文作“陈慨一耑”。
铭文为典型的战国楚文字,第一字从陈从土,即“陈”。第二字从既从心,即“慨”。“陈慨”为器主之名,第三字“一”疑为“之”字漏刻笔划。第四字“耑”是古“端”字,“端”可读为“彫”“鵰”,指雕饰。[1]另外,“耑”也可以读为“短”,“耑”“短”音近古通,战国文字多有“耑”读为“短”之例。第五字为“”,从丯从戈,戈是义符,丯是声符,“戟”在古代亦名“孑”,“孑”“丯”古音相同,故而
”当释作“戟”。[2]东周时期南方流行“多戈戟”形状与“丯”更为接近。
“耑戟”读作“彫戟”,指雕饰之戟,而新塘坡1号墓所出土的铜戟并无雕饰痕迹。“短戟”一说或更为可行,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遣册载有“一耑(短)戈”疑是便厢出土的一木戈,有学者根据戈的长度对比,指出“短”疑指戈的形制,指铜戈长度。[3]“短戟”疑也是指戟的形制。
戟是一种复合兵器,一般由戈、矛组合而成,而新塘坡M1出土的青铜兵器仅存戈,未见矛刺,然此兵器自名“戟”,即确当为“戟”。在楚文化区域,还流行一种多戈戟,考古发现有不少双戈戟、三戈戟是不带矛的情况,如曾侯乙墓出土自名为“戟”的三戈戟不带矛刺。此墓保存完整,排除了铜矛和无内戈被盗的可能。因此我们大胆猜测这件铜戟最初应当是有配套组合的铜矛或铜戈,后来因为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在这座墓中被当成了铜戈来使用。
注释:
[1] 参阅宫肇南:《两周兵器自名“戟”字汇释》,《文献语言学》第七辑。
[2] 参阅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文物》1979年第7期。
[3] 参阅蒋鲁敬:《战国楚墓出土遣策所记的兵器“戈”》,《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七辑。
(图文转自:湖南考古网)
澧县孙家岗遗址是湖南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唯一一处以肖家屋脊文化堆积为主体,且规模较大的史前遗址。遗址位于洞庭湖平原西北部近武陵山余脉处,约呈东南―西北向,比周围相对高出1至2米的长椭圆形岗地上。遗址本体由墓地和环壕所围绕的居址区组成,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环壕内居址区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孙家岗遗...
2023-03-191阅读全文 >>中国最早的鬼并不分男女,而是动物形象———动物鬼。原始社会,人们以狩猎为生,相信万物有灵,因此认为人死后会变成某种威猛的动物。后来,鬼开始有了人形,“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屈原塑造的美女“山鬼”更像是山神,它代表了一种自然的力量,此时,神和鬼是不分的,后...
2023-03-193阅读全文 >>保守派犹太教,19世纪兴起的犹太教教派。主张坚持犹太教的基本传统,但允许宗教礼仪习俗的变通。介于正统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派别。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其早期思想家弗兰克尔于1844—1846年参加德国犹太教改革运动多次会议后与之决裂,提出“实证和历史的犹太教”,主张坚持传统礼仪习俗,但承认历史发展过程...
2023-03-191阅读全文 >>有一天,太平公主在武则天和李治面前翩翩起舞,武则天一见,咦!这丫头今个咋啦,怎么穿着个武官衣服跳舞啊?武则天笑着问太平公主:“你穿个武官衣服干啥,你难道想当个将军吗?”太平公主娇嗔道:“你把衣服赐给驸马不就行了吗?”武则天恍然大悟,女大不中留啊,太平公主指定有了心上人了,后来一问才知太平公主对薛绍芳...
2023-03-191阅读全文 >>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洛阳苏羊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勘探发现300余座距今约4500年前的龙山时期墓葬。该大型墓葬区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史前时期的墓葬制度、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复杂化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苏羊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任广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墓葬区面积较大,墓葬数量较多,且时代处于仰韶...
2023-03-191阅读全文 >>战斗民族:俄罗斯棕熊坐车上路据ETtoday:俄罗斯被网友们称做「战斗民族」,网路上常可以看见他们打架的影片,现在还传出有人在路上开车时,旁边一辆机车的边车竟然载着一只棕熊,而且这只熊还将脚放在车内,全程稳稳地坐着兜风,让民众非常傻眼,赶紧将手机拿出来录影,还把影片PO上YouTube引发讨论。根据...
2023-03-195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