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烧制技艺,河南省洛阳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三彩烧制技艺起源于唐朝初年,唐三彩作为中国唐代的传统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盛唐时期达到鼎盛期,唐天宝之后,制作数量逐渐减少,到了宋朝,唐三彩基本销声匿迹,新中国之后,又重新发扬光大。
历史渊源
唐三彩诞生于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时期。中国制陶历史悠久,早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造型精美的彩陶,到了汉代,已经能够烧制深绿、浅绿等颜色的单色釉陶器了。初唐高宗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彩陶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可以同时多种釉色交错使用,在这个基础上便产生了唐三彩。
在唐代,唐三彩主要用于陪葬和室内装饰,生活用器很少见,这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是有直接关系的。唐代国力雄厚,经济发达,统治阶级极尽奢华,有厚葬之风,正因如此,人们大量以唐三彩陪葬,并相互攀比炫耀,客观上也促成了唐三彩的发展壮大。
初唐时期,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品种也较少,多在挂釉后加以彩画。盛唐时期,也是唐三彩的鼎盛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唐玄宗之后,唐三彩的产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后更是使得唐三彩进一步衰落,到了宋代,已经很少生产了,只有一些小作坊还在少量烧制,后逐渐淹没于历史之中。
清光绪年间修建陇海铁路时,一部分唐三彩被出土,并运至北京,立刻引起轰动。为区别唐代以前的单彩式或二彩式陶器,经鉴定后定名为唐三彩,唐三彩从此成为盛唐的象征,位列中华艺术瑰宝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仿制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作为国礼赠送给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工艺流程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人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在窑内经过1000~1100。C的素烧,经过冷却,再于胎上绘以各种釉料人窑进行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c。
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上一篇:洛阳博物馆建筑结构介绍
下一篇:有哪些适合感恩节发的文案
印度东部山洞里发现世界上最大的盲鱼(©照片:J. Burgers)据俄罗斯卫星网: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大的著名深水鱼。据《每日邮报》报道,印度东部一个山洞里发现一种外形像鲤鱼的大鱼。科学家在研究简介中称:“洞穴里发现的最大一条鱼长度超过400毫米(15.8英寸),这使它毫无疑问成为迄今已发现盲鱼中最大...
2023-03-199阅读全文 >>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希伯来文称涛如阿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它是犹太教(Judaism)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
2023-03-195阅读全文 >>北京漆器最常见的就是剔红漆器,作为漆雕最主要的就是雕刻技术,老北京的漆雕是“燕京八绝”之一。中国漆器发展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江苏、四川、贵州、福建、广东等地都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因而这些地方的漆器制作水平均较高。此外,北京、山西、甘肃等地的漆器由于制作历史...
2023-03-191阅读全文 >>科学家称尼斯湖水怪是一种古老海龟物种冰河时代被困据俄罗斯卫星网: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化学和自然学教授亨利·鲍尔说,苏格兰尼斯湖生活着一种古老的海龟物种。鲍尔说,生物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被困在水库中。《每日纪事报》援引教授的话报道称:“所有描述尼斯湖水怪的特点都有许多还存在的和已经灭绝的龟类物种的特征。“鲍...
2023-03-193阅读全文 >>马刺是一种较短的尖状物或者带刺的轮,连在骑马者的靴后根上,用来刺激马快跑。马刺一般由马刺叉(Yoke)、马刺颈(Neck of Shank)、滚轮(Rowels)组成。马刺叉又称“分岔”,即马刺围绕在马靴的部分。马刺颈是马刺叉后部的延伸,通常也是接触马的部位。滚轮这是马刺头部连接在马刺颈部能够转动的...
2023-03-191阅读全文 >>武则天被安葬的地方,叫做乾陵。古人很迷信风水,历代帝王之墓的选址比起寻常百姓,更是颇有讲究。风水术士们会推演寻找出龙气繁盛之处,以确保这样的风水宝地能庇佑龙脉延续,确保龙御归天后,帝后的魂魄在天宫不被外界侵扰。乾陵在一些百姓看来,是个有灵气、受神灵庇佑的地方。作为一个安葬着繁盛时期伟大帝王、藏有价值...
2023-03-191阅读全文 >>